2020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强化练习(三)
来源:本站收集
加入收藏 0评论
2020/7/29 17:34:17

学历提升报名! 咨询微信:177 8786 5775  培训咨询:133 1252 4700(微信)

2025年云南成人高考大专-本科报名简章

【经济师培训】【建造师】 【法考】【技能证】【教师证】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两个层次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一是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二是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2.C【解析】素质教育是以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历史上和现阶段的“全面发展教育”为基础的。

  3.C【解析】略。

  4.C【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5.A【解析】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包括:(1)学生是主体性的人;(2)学生是发展性的人;(3)学生是完整性的人;(4)学生是个性化的人。

  6.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7.D【解析】师生在教育内容上结成授受关系:(1)从教师与学生的社会角色规定的意义上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受授者;(2)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8.D【解析】“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倡导: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9.A【解析】题干的描述过于夸大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0.C【解析】马克思主义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因而,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所提供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充分地实现,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1.D【解析】我国所提倡和追求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主要就是强调师生之间在人格上的平等,强调学生有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12.B【解析】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就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的。而关键期就是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提出的。

  13.B【解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一个独立的物质实体。承认学生独立性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条件,承认独立性也就承认了学生发展过程的多途性、发展方式的多样性和发展结果的差异性。

  14.D【解析】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共同追求,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5.B【解析】略。

 二、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1)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材料中的班主任很明显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学生的一些行为真的让我觉得可爱又可恨……”“我这个班主任可以说是完全为他们几个而当的,晚上自己睡不踏实,还得去寝室看看,留心一下那几个学生在不在。”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心理世界,都有其独特性,这也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差异性,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不是“可爱的”就“省心”,“可恨的”就“多操心”。

  (2)“有那么几个调皮捣蛋的家伙就让我时时牵挂着……”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中的人,意味着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没有缺陷,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否则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或抗拒。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教师的教在于构建学生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了解研究学生,进而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学生发展。

  (4)总之,学生的学习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教师只有在尊重和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发挥主导作用,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2.(1)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产生安全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影响;相反,师生关系紧张,师生互不信任、彼此冷漠将会干扰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能使学生产生“爱屋及乌”的情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实现“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而材料中教师的做法却使得小朱对英语老师不再信任、不再爱老师,继而对英语课失去了兴趣,最终越来越不喜欢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2)教师和学生应该做到尊师爱生和心理相容。①尊师就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对教师要有礼貌,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理解教师的意愿和心情,主动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爱生就是爱护学生,它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基础。尊师和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关爱获得学生的尊重,这种尊重又可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材料中,小朱同学尊重热爱老师,可老师却对他没有关爱,于是,小朱对老师的尊重也逐渐消失。②心理相容即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对所学各门课程是有不同感情的,它影响着学生注意力和时间的分配,导致学生各门课程学习的不平衡,这都可以从师生心理关系、情感等因素上找到原因。教学中会出现师生心理障碍,要消除这种心理障碍,增强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性,提高教学效果,应该着重在三个方面努力:首先,多接触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其次,遵循教育规律,多采取讨论、启发等教学方法;最后,为人师表,以人格力量感化学生。

  3.(1)现代学生观要求“以人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潜力、学生是完整的个体。这要求老师要充分尊重、关心、理解每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去教育和引导。赵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与学生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可以说非常关心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

  (2)赵老师热爱学生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对学生有求必应,但没有看到学生是身心发展迅速的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除了与学生逛电子游戏厅等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向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3)只有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才能获得学生的热爱与领导的认可。

  4.(1)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材料中的家长说“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您的便”,这体现了该家长持有传统的教师中心的师生关系观念。这种观点认为,教师的天职就是要将大量的知识快速地传递给学生,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理所当然地成为权威,教师的传授就是教育活动的中心。教师主宰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学生完全成为一个被改造的对象、被灌输的容器。学生的主体性被漠视,与此同时,教师的主体性也丧失了,因为他们也同样被知识所奴役,丧失了自己的精神自由。

  (2)民主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并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能力强、威信高,善于同学生交流,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和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广泛、独立思考,和教师配合默契。民主的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师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以及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强大的人格力量。这是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

  5.(I)该班主任的学生观是不正确的。

  (2)现代学生观要求我们应该这样看待学生: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该班主任并没有将学生看作具有发展潜能的个体,没有把学生看成是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中的人,意味着学生还是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要求学生十全十美,求全责备。其实,作为发展中的人,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并不符合实际。没有缺陷,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6.(1)材料中,王老师恶狠狠地批评徐同学,言语中还带有侮辱人格的话,这体现了王老师没有做到热爱、尊重学生,对徐同学来说是不公平的。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经常走到学生之中,忌讳挖苦、讽刺和粗暴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教师处理问题必须公正无私,使学生心悦诚服。

  (2)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是难免的。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做自我批评,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必要的等待、解释等。要能与学生心理互换,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启发学生自省改错。很显然,材料中的王老师一开始并没有做到这些,反而是校长做到了这一点。

  (3)王老师经过反思,改变了自己用粗暴方式处理问题的思路,这体现了其道德素质的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的保证。教师以其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来为学生提供高效而优质的服务,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学课在线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有意请联系我们;团报优惠、项目合作咨询:13312524700(微信)
课程试听.报名  >>题库.做题
>>直播课程
>>录播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试听
课程名称
课程试听
初级会计师

一级建造师

中级会计师

二级建造师

注册会计师

造价工程师

经济师考试

监理工程师

银行从业

安全工程师

基金从业

消防工程师

人力资源师

法律职业资格
社会工作者   
消防设施操作

教师资格证
成人高考
执业药师
自考辅导课

护士资格证

考研辅导课

心理咨询师
公共营养师

公务员培训
文职培训
考研培训
统招专升本
计算机软考
咨询工程师
养老护理员
房产经纪人

税务师培训
其它课程>>

热点推荐
  • 【中级经济师模拟题 全科69元】点击刷题!
    2023-06-28 3023
  • 【中级经济师​模拟题 全科69元】欢迎参与刷题!
    2022-08-15 3031
  • 【2022年中级经济师​模拟题 全科69元】欢迎参与刷题!
    2022-08-15 2019
  • 2022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备考习题汇总
    2022-03-05 3021
  • 2021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提升练习题汇总
    2021-05-08 50024
网友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