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80后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主力军,如何理解和管理80后员工,逐渐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国外新生代员工研究进行总结,接下来从80后员工的价值观与个性特征、激励、组织工作过程、离职等方面出发,对国内文献进行梳理,并指出现有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80后员工 特征 工作过程 激励 离职
80后,一般指出生于1980至1989年的新生代群体。目前,这一代人中的绝大多数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由于成长环境不同,80后与80前员工在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这也导致了诸多管理问题的发生。国外对新生代员工(通常称“Y一代”)的研究起步较早,国内从2007年起也越来越关注该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首先对国外新生代员工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80后员工组织行为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梳理和评价。
一、国外新生代员工研究概述
以美国为代表,按代际划分的劳动力资源可分为4类:传统型员工(1945年前出生),婴儿潮一代(1946—1964年出生),X一代(1965—1975年出生),Y一代(1980—1999年出生)[Smith, 2004; Hansford, 2002].总体而言,Y一代在以下几方面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
首先,Y一代位于高科技前沿,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及通讯技术[Solomon, 2000].互联网使他们更具国际视野,运用网络获取信息也成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Swenson,2008].
其次,Y一代非常自我,希望在开放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工作,也希望得到领导的指导和意见反馈[Bassett,2008].同时,Y一代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从工作中寻找乐趣[Kehrli, Sopp,2006].
第三,Y一代勤奋肯干、精力旺盛,非常重视并习惯于团队合作[Zemke,2001].Y一代还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观念,重视个人成长与发展,并主动寻求机会和挑战[Pekala,2001].
第四,Y一代流动性高,对组织忠诚度低。他们趋向于在短期内满足需要,而不是长时间就某一特定工作投入时间精力[Rowh, 2007].
另外,Y一代非常重视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在这方面,他们比前几代人都做得更好[Eisner,2005].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学者在研究Y一代特点的同时,还注重将不同代际群体进行比较。表1是对美国四代劳动力群体的差异分析。
表1 不同代际员工的差异分析
除了采用横截面数据外,国外学者在纵向数据的收集和追踪方面也做了许多尝试。Smola和Sutton(2002)为讨论工作价值观是否会随员工的年龄增长而变化,将1974年调查中17—26岁的员工与1999年调查中42-51岁的员工进行对比,同时对调查行业、问卷项目等进行控制,从而间接实现了25年跨度的纵向调查,其研究思路值得借鉴。Levine(2008)通过对800名大学生的追踪调查发现,Y一代对组织、金融机构、政府的信任程度不仅高于其他代际的当前水平,也高于其他代际的同年龄水平。
二、国内80后员工组织行为研究
国内80后的界定范围窄于Y一代,同时,由于文化背景、社会体制等差异,我国80后员工与国外Y一代存在很大不同。国内学者对80后员工组织行为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价值观与个性特征、激励、工作过程、离职这几方面。
1.80后员工价值观与个性特征
特殊的成长背景造就了80后员工独特而鲜明的价值观,而价值观作为个性倾向性的核心部分,对80后员工的个性特征与职场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国内学者对80后员工价值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作价值观——即员工对工作及其他组织侧面所持有的价值偏好。
杨向华(2008)分析了80后的成长环境,认为受改革开放、独生子女政策、高考扩招、多元价值观、通信技术等影响,80后员工在工作价值观方面表现出迫切希望得到重用、追求工作舒适和满意、离职率高、个体优势明显等特征。
张剑、唐中正等(2009)利用问卷调查了不同地区、行业、代际的350名员工,得出80后员工工作价值观的四维度结构。其中,工作发展与价值实现取向、个体与群体取向、等级关系取向三个维度与以往研究相似,工作与家庭取向则是区别于70后、60后员工的新维度。此外,与普遍认为80后蔑视权威、等级观念薄弱的看法相反,该调查中80后员工的等级关系取向得分显著高于80前员工,这其中样本局限性是一方面,更多的可能是因为80后尚处于职业发展初期,就业竞争压力大,同时雇佣关系也较以往发生了改变。
为深入了解80后员工的职场行为并为管理实践提供指导,从更广泛的层面上探讨80后的个性、人格和职场特征是十分必要的。杨骏(2008)利用大五人格模型对杭州374名知识型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发现,80后知识型员工与70、60后在经验开放性、责任意识和神经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外向性和宜人性上则无显著差异。徐振梅(2009)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尝试构建了80后员工的“被管理特征”,包括个性特质、职业性向、工作满意度、组织公正感和组织承诺五个维度,具体结论见表2.
表2 80后员工“被管理特征”
由此可见,80后员工的工作价值观与个性特征的确较80前有很大不同,采用何种理论依据对其进行测评,如何全面准确地收集和分析数据,是研究的重点难点所在。
2.80后员工激励
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激励因素与激励模式两方面,同时,对80后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1)80后员工激励因素
80后员工具有不同于70、60后员工的价值观和个性特征,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不同代际员工的激励因素偏好各不相同。因此,从个性角度出发探讨80后员工的激励因素是很好的切入点。杨骏(2008)提出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模型,包括工作任务、个人成长、工作氛围和企业条件四因子,较好地涵盖了知识型员工工作的各个方面;接下来结合80前、后员工个性特征的差异,通过问卷和访谈,分析了不同代际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特点:80后受个人成长因素的激励显著高于60后,低于70后;受工作氛围因素的激励高于70后,低于60后。
心理学和行为学研究认为,需求是动机和激励产生的源泉,激发员工实施企业所希望的行为必须建立在掌握其需求的基础之上。裴宇晶(2009)尝试构建了80后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因素模型,包含收入与保障、组织支持、工作与生活平衡、工作自主、尊重与自尊、成长与发展、自我实现等七个层次;同时,通过调查不同需求因素的重要度、满意度和敏感度,得出 “重要—满意—敏感”三维模型(图1),有助于深入了解80后员工的需求层次和特征,从而更好地实现按需激励。
(2)80后员工激励模式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探寻适合80后员工的激励模式和激励措施。
王然(2007)从现有文献中提炼出以工作体验为主的全面报酬模型,涵盖薪酬、工作体验、福利三部分,并通过实证调研验证了工作体验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认可与赏识、企业工作-生活平衡方案、工作环境、企业文化、个人发展机会)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任洁等(2009)参照双因素理论将薪酬分为固定薪酬和灵活薪酬两部分,其中灵活薪酬包括考勤工资、团队项目薪酬、部门绩效薪酬和培训准备金,是专门针对80后知识型员工进行薪酬激励的创新手段(表3)。
表3 80后知识型员工的灵活薪酬激励手段
此外,韩振燕、姚月娟、刁晨晔等探讨了80后员工激励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80后员工特性,提出应从强化雇主品牌、增加工作吸引力、建立再学习培训体系、协助员工谋划个人职业发展等方面下工夫,通过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和完善的薪酬体系,探索符合80后员工特性、最大化其潜力的激励模式。
要注意的是,对激励措施的研究离不开组织的具体实践。因此,在掌握80后员工激励因素的基础上,必须结合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探讨最适合80后员工的激励模式。
3.80后员工的组织工作过程
对于80后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过程,国内相关研究可归纳为80后员工压力、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及忠诚度三个方面。
(1)80后员工压力
据09年底腾讯网发起的80后压力调查显示,超过20万的网友选择了“压力很大”这一项,占总参与人数的82.7%!80后群体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令人堪忧。当前国内学者对80后员工压力的研究还十分有限,研究的深度、广度也有待加强。
李琳(2007)认为80后员工主要面临经济和工作两方面压力,相应的压力管理对策可以从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展开:组织压力管理策略包括实施员工帮助计划(EAP)、建立激励性薪酬体系、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员工抗压能力;个人压力策略则包括调整心态、调整期望值以及主动寻求帮助。
朱敏(2008)通过实证研究得出80后员工的工作压力源,包括职业发展、工作本身、期望压力、组织角色与组织氛围,且前三项占主要地位。因此,制定并实施合理的职业发展策略、工作本身策略及期望压力策略是缓解80后员工工作压力的重要措施。
胡小飞(2009)以高新技术企业80后员工为对象,对工作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承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工作压力对职业承诺的作用模型(图2)。模型显示,工作压力不仅直接影响职业承诺,还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职业承诺;社会支持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提高职业承诺,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2)80后员工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可以定义为员工对工作及其构成要素的感受或情感反应,是研究员工态度与行为最重要的变量之一。涉及80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工作满意度的构成及影响因素、工作满意度对其他组织变量的影响。
王然(2007)检验了80后员工的薪酬、福利、工作体验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发现绩效薪酬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而基本薪酬在达到一定水平后,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减弱;工作体验各项因素与工作满意度显著正相关,甚至削弱了福利对工作满意度的作用——对此最可能的解释是,80后员工还处于对福利不甚敏感的阶段,当他们在工作中获得较好体验时,对福利的要求将有所减弱。贡柏芳(2010)研究了工作价值观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认为员工的组织集体观念越强、工作认可度越高,则工作满意度越高;员工的自我利益要求越高,工作满意度越低。
唐泳玲(2008)考察了80后员工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与离职之间的关系,发现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组织的发展责任可有效预测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越高,离职意向越低,且心理契约的组织责任通过工作满意度能有效预测离职。赵晶晶(2009)将80后员工工作满意度概括为对工作本身、工作协作和工作报酬的满意度,指出这三个维度的满意度越高,员工的情感承诺越高;工作报酬满意度越高,持续承诺越高;工作协作满意度越高,规范承诺越高。
(3)80后员工组织承诺和忠诚度
组织承诺反映了个体认同并参与组织的态度,是检验员工忠诚度、解释员工离职现象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对80后员工组织承诺的研究多局限于组织承诺差异及忠诚度的培养,对组织承诺影响因素、组织承诺与离职关系等问题的研究还十分缺乏。
刘红霞(2010)通过问卷调查发现80后员工在组织承诺各成分上的平均得分均低于80前员工,尤其在感情承诺、规范承诺、经济承诺上,两类员工呈现显著差异。赵晶晶(2009)总结出在情感承诺方面,硕士及以上学历80后员工显著高于本科员工,高级技术/管理人员显著高于中、基层员工;外企员工的情感承诺高于国企和私企员工,而持续承诺则明显低于国企员工;规范承诺水平随着在同一单位工作年限的增加而降低。
为了提高80后员工的组织承诺水平及忠诚度,李芝山(2009)、任芳芳(2010)认为可以从以忠诚度为标准开展招聘、改进沟通方式、鼓励员工自主管理、创造职业发展条件等方面着重努力。
4.80后员工离职
近年来,80后群体离职率之高,不仅给企业经营带来诸多问题,同时也不利于80后员工个人的人力资本积累。分析80后员工的离职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探讨针对80后员工的离职管理对策越来越受到重视。
陈业华等(2009)认为我国80后员工的离职基本遵循美国梅特咨询机构提出的232原则,即离职多发生在入职2周后、3个月后或2年后,这与80后高情绪化、注重个人发展、知识水平高等特点不谋而合;王晓莉(2010)调查了珠三角地区1256名不同年龄段的员工,发现80后的离职间隔为1.94年,远低于70后的5.02年和60后的10.82年,这其中物质待遇、工作环境、工作与个性匹配、职业发展空间是影响80后离职的主要因素。
佘双好等(2010)对武汉某银行251名青年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离职倾向与工作满意度及其构成因素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中员工对管理措施和工作激励的满意度能显著负向预测离职倾向。
李田(2010)从个人基本情况、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个人因素四方面,将80前、后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因素进行了对比,具体结论见表4.
表4 80前后知识型员工离职影响因素对比
根据上述结论,作者还提出了针对80后知识型员工离职的管理对策,包括建立离职控制预警机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开展离职后续管理三个方面。
陈业华等(2009)引入库克曲线,针对各阶段提出了80后员工高离职对策,具有一定启发性,但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OA段:员工为学院人,不属于企业可控对象。
AB段:帮助员工进行职业定位,引入导师制,建立拉动式培训机制。
BC段:提供专业和管理双重职位晋升途径,加强员工参与制。
CD段:适当的压力管理,营造和谐工作环境。
DE段:建立岗位轮换制,重视离职管理。
三、现有局限及未来展望
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可以看出,与国外相比,我国针对80后员工组织行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领域、内容、方法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1.研究领域。与国外Y一代相比,我国80后员工研究的覆盖领域还很有限,涉及人才招聘、员工知觉与经验、对组织及领导的态度、特定行业和企业等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2.研究内容。现有领域内的研究尚不够规范细致,理论化和系统化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缺乏对不同代际员工群体的纵向对比和深入考察;大多数研究将80后员工作为一个整体,对不同地区、行业、家庭背景80后员工之间的差异探讨不足,更极少利用人口统计以外的其他变量对80后进行区分和讨论;对于80后员工的管理策略,多数研究者还处在摸索阶段,各种措施的可靠性、有效性、适用条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研究方法。目前针对80后员工的实证研究越来越多,但不同研究选择的理论依据各不相同,缺乏权威性;现有研究普遍采用问卷与访谈法收集数据,未来可考虑引入观察、非打扰性测量、案例研究等多样化方法,增加数据收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现有研究采用的大多为横截面数据,缺乏深入的纵向比较和追踪研究,忽视了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员工心理和行为可能发生的变化。
综上,未来针对80后员工的研究可以从研究领域、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加以拓展和深化,并在此基础上为80后员工的管理实践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此外,随着90后群体逐渐成熟并进入职场,我国新生代员工的研究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更多信息进入》》》泛亚学院考试网》》》进行查询咨询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学课在线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有意请联系我们;团报优惠、项目合作咨询:13312524700(微信)
课程试听.报名 |
>>题库.做题 |
>>直播课程 |
>>录播课程 |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查询网址:http://zscx.osta.org.cn/2020-12-12 3179
-
关于发布云南省2021年度职业技能培训 创业培训补贴标准目录的通知2021-03-31 1015
-
上海市第一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技能竞赛圆满落幕!2021-01-26 2026
-
2020年辽宁鞍山人力资源管理师补考通知2020-12-21 2028
-
【云南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查询】:点击立即查询2020-12-12 1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