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其中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如下,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吴迪老师就为大家梳理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正如列宁所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马哲中的“矛盾”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矛盾”不同,生活中我们所说的“矛盾”常指冲突;当然,马哲中的“矛盾”也不同于逻辑矛盾,逻辑矛盾是指结论与前提不相符的自相矛盾。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二者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所谓辩证统一,即它们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二者的对立表现在:首先,同一性和斗争性分别描述的是矛盾双方之间不同的性质和趋势;其次,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者的统一关系表现在: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而存在,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
例题:
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C.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答案】ABC
【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以不同的事物相互作用在一起就称之和(以它平它谓之和),和有了就产生新事物(和实生物)。如果只是相同的东西在一起,事物就不发展了(同则不继)。以和来指导生产,就能“丰长而物归之”。因此,ABC为正确选项。
本题考查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解答这道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以及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规律是我们马原考试的重点内容,除了选择题经常考查外,分析题也经常以矛盾规律的相关原理和内容为考查对象,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加强理解,多做习题。
重要提醒!!内容中联系方式并非本站联系方式,报名咨询的学员请与下面最新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咨询报名-以免损失!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人员,项目合作,团报优惠咨询,有意者请联系我们 >>咨询:13312524700(可加微信)。
云南地州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7787865775 冯老师、 王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
总部报名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莲花财富中心10楼;网课试听:ke.xuekaocn.cn
地州分校: 大理分校 丽江分校 迪庆分校 怒江分校 红河分校 临沧分校 玉溪分校 文山分校 保山分校 德宏分校 昭通分校 普洱分校 版纳分校 【各地州学员请加老师微信咨询报名,电话(微信):133-1252-4700】;【2021年云南省成人高考>>立即报名】
职业技能考证: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茶艺师等更多>◆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微信)
公考培训咨询:◆国考云南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面授培训,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