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关于经济周期形成的原因,存在着的理论解释有:
(1)外部因素理论
外部因素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经济制度之外的某些事物的波动——太阳黑子、星象、战争、革命、政治事件、金矿的发现、人口和移民的增长、新疆域和新资源的发现、科学发明和技术进步,等等。如太阳黑子论认为太阳黑子周期性地造成恶劣的气候.使农业收成不好,影响了工商业,从而使整个经济周期性地出现衰退。
(2)纯货币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的增减是经济发生波动的唯一原因。所有具有现代银行体系的国家,其货币供给都是有弹性的,可以膨胀和收缩。经济周期波动是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张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当银行体系降低利率、放宽信贷时就会引起生产的扩张与收入的增加,这又会进一步促进信用扩大。但是信用不能无限地扩大,当高涨阶段后期银行体系被迫紧缩信用时,就会引起生产下降,危机爆发,并继之出现累积性衰退。即使没有其他原因存在,货币供给的变动也足以形成经济周期。
(3)投资过度理论
这种理论主要强调了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生产结构的不平衡,尤其是资本品和消费品生产之间的不平衡。人们把当期收入分成储蓄和消费两部分。消费的部分直接购买消费品。储蓄的部分则进入资本市场,通过银行、保险公司、证券等各种金融机构到达各企业经营者手中,被投入到资本品购买和生产之中,这一过程就是投资。如果利率政策有利于投资。则投资的增加首先引起对资本品需求的增加以及资本品价格的上升,这样就更加刺激了投资的增加,形成了繁荣。但是这种资本品生产的增长要以消费品生产下降为代价,从而导致生产结构的失调。当经济扩张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整个生产结构已处于严重的头重脚轻状态,于是经济衰退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4)消费不足理论
消费不足理论一直被用来解释经济周期的收缩阶段,即衰退或萧条的重复发生。这种理论把萧条产生的原因归结为消费不足,认为经济中出现萧条是因为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的增长。强调消费不足是由于人们过度储蓄从而使其对消费品的需求大大减少。当储蓄投资于生产过程时,不管数量大还是小,迟早总要引起麻烦,带来经济的崩溃和萧条。消费不足理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一个国家生产力的增长率应当同消费者收入的增长率保持一致,以保证人们能够购买那些将要生产出来的更多的商品。这一思想对于当今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仍然有影响。
重要提醒!!内容中联系方式并非本站联系方式,报名咨询的学员请与下面最新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咨询报名-以免损失!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人员,项目合作,团报优惠咨询,有意者请联系我们 >>咨询:13312524700(可加微信)。
云南地州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7787865775 冯老师、 王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
总部报名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莲花财富中心10楼;网课试听:ke.xuekaocn.cn
地州分校: 大理分校 丽江分校 迪庆分校 怒江分校 红河分校 临沧分校 玉溪分校 文山分校 保山分校 德宏分校 昭通分校 普洱分校 版纳分校 【各地州学员请加老师微信咨询报名,电话(微信):133-1252-4700】;【2021年云南省成人高考>>立即报名】
职业技能考证: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茶艺师等更多>◆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微信)
公考培训咨询:◆国考云南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面授培训,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 (微信)